当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人们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之际,北京文化产业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,重塑、培育和打造文创品牌,并实现品牌创新模式的战略化升级,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。5月10日,正值“中国品牌日”,“中国文创新品牌榜” TOP10企业代表共同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感悟。
原乡里——北方民宿品牌
“北京鲸世科技有限公司”创始人、CEO杨利堃介绍,在疫情期间,鲸世科技利用科技文化融合的优势,采用远程混合办公模式,逐步复工复产。发布线上新冠疫情观察,累计阅读量近50万次,不断提醒大众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认识新冠疫情。杨利堃认为,文创品牌还需要深耕和长时间的积淀积累,才能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IP。
华力必维
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影响,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。“北京华力必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副总裁韩帆介绍,构建艺术品诚信市场是企业不变的初心。公司推出的“艺+1”是一个艺术品智能数据平台,数据服务包括备案、鉴定、评估和交易金融服务,为艺术品溯源、真伪和价值难断三大痛点提供解决方案。
亮相文化
“品牌是企业最大的财富,是给产品带来溢价、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。”“亮相文化”创始人马瑛瑛说道。而“北京原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”创始人曹一勇认为,品牌二字涵盖着企业的文化、品质、承诺和信用,未来,品牌价值的作用将更为凸现。
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。
4 月9日,北京市发布《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(2019年—2035年)》,首推打造文化品牌、建设文化名城的15年“路线图”,特别提出要继续办好文创市集这样一些文化消费品牌活动,推进文化与科技、金融、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。
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
“去年底,我们进一步发挥北京文创大赛引领聚合优势,首次聚焦产业前沿,发布‘中国文创新品牌榜’,发现并打造出一批有价值、有影响、有口碑的中国文创新品牌。”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认为,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应进一步聚焦文化产业发展要素,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,培育并打造品牌经济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。(记者 王广燕)